自體動靜脈瘺管
將一條動脈血管與一條靜脈血管以手術(shù)方式接合,如此動脈血不斷沖向靜脈以達每分鐘200-350㏄的流速來供應血液透析需要。
手術(shù)后初期護理
1、手術(shù)后每日觀察傷口有無出血、發(fā)炎感染征象,傷口包扎不可過緊,以防壓迫影響血流,可以枕頭抬高減輕腫脹。
2、手術(shù)后2-3天無出血可開始做握球運動或照射非熱康譜加速成熟。
3、每日檢查瘺管是否有無靜脈震顫音(沙沙聲),若無則表示可能阻塞。
日常生活如何照顧動靜脈瘺管
1、動靜脈瘺管之手禁作一切治療,如:打針、量血壓、抽血。
2、動靜脈瘺管之手不能當枕頭及禁配飾物,以免壓迫動靜脈瘺管造成阻塞。
3、每日觀察動靜脈瘺管是否出現(xiàn)紅、腫、熱、痛等感染征象。
4、血液透析結(jié)束后穿刺針拔掉,穿刺處用手加壓約10-15分鐘,力量適中、不宜過重,注意有無出血或血腫情形。
5、透析后若有血腫現(xiàn)象,第一天先冰敷以達止血、止痛,第二天再熱敷或照射非熱康譜以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、消腫作用。
6、每天觸摸注意動靜脈瘺管是否有沙沙聲,若無表示阻塞應盡快就醫(yī)。
7、平日可以護腕保護動靜脈瘺管,避免割傷瘺管引起大出血。
8、控制好血壓,避免血壓過高或過低影響血流。
9、平日保持瘺管的清潔,上針前請先用肥皂清洗瘺管處。
移植動靜脈瘺管(人工血管)的護理
當患者的血管因長期穿刺或功能不佳時,醫(yī)生會考慮以人造血管連接動脈與靜脈以作為日后穿刺之用,人工血管又分為長條形與環(huán)狀兩種,以下為日常照顧方法:
1、手術(shù)后患肢較一般瘺管腫脹,以軟枕抬高促進血以回流。
2、手術(shù)后保持傷口清潔干燥,注意有無出血。
3、人工血管手術(shù)后若需拆線于手術(shù)后2周,約2-4周后可使用。
4、患肢避免打針抽血、量血壓、提重勿及穿著太緊的衣服,以免影響血液回流。
5、每日觀察瘺管有無紅、腫、熱、痛等感染情形。
6、每日及上針前聽診人工血管,以確保人工血管通暢。
7、平日保持瘺管的清潔,上針前請先用肥皂清洗瘺管處。
8、瘺管的手勿當枕頭,以防壓迫阻塞。
9、透析結(jié)束后勿包扎太緊,以免影響血流。
10、透析后當天穿刺傷口請勿弄濕,隔日再去除紗布,觀察針孔處有無滲血。
11、針孔出血時,立刻壓住出血點以止血,若出血不止盡速就醫(yī)。
12、若人工血管狹窄或阻塞,宜早期接受血管擴張術(shù)或血管造影,甚至需重新開刀再造一新的瘺管。
13、切實戒煙以預防人工血管狹窄或阻塞。
★握球運動
1、手握軟式網(wǎng)球,用力握球持續(xù)數(shù)秒(約五秒)之后手放松;握球&放松反復動作數(shù)次,約15分鐘,每天數(shù)次。
2、年老、虛弱、手臂無力者,可協(xié)助在上臂加壓使血管擴張,或間歇性使用止血帶扎緊上臂,加速靜脈動脈化。
★熱敷原則
1、洗腎當日勿碰濕傷口,24小時后再熱敷,以免針口出血或發(fā)炎。若有滲血或血腫需加壓或冰敷。
2、敷時以塑料袋包裹熱毛巾使用。
3、熱敷時注意水溫勿太燙,以防燙傷,溫度在不超40度為原則。
4、熱敷面積應限于瘺管處及血管延伸走向部位,避免整只肢體浸泡在熱水中。
5、使用熱電毯需謹慎控制溫度避免燙傷。
6、有條件的可照射非熱康譜用于日常護理。
中央靜脈導管
腎衰竭患者在未接受動靜脈瘺管手術(shù)前,由頸部或鼠蹊部放置一暫時性導管來作為血液透析之用。
1、每1-2天傷口換藥,并維持傷口清潔干燥。
2、每天觀察傷口有無分泌物,紅、腫、熱、痛等感染征象。
3、每次透析結(jié)束,護理人員會為患者將導管以生理食鹽水沖注,并以肝素留置以防導管阻塞,下次透析前再將肝素抽出。
4、保持導管順暢,避免造成管子折到或拉扯管子。
5、請隨時注意導管夾子是否夾緊。
6、若發(fā)現(xiàn)傷口出血先局部加壓,若仍無法止血請盡速就醫(yī)。
雙回路導管
這是一種具有不透明放射線硅膠材質(zhì)的導管,柔軟性又有環(huán)扣可在皮下隧道固定,以防止細菌異物侵入。對于血管條件甚差者可作為中長期使用的導管。
★日常生活注意事項:
1、雙回路導管當日手術(shù)后立即可使用。
2、保持傷口清潔干燥,傷口以無菌紗布覆蓋。
3、洗澡時傷口及導管勿打濕,周圍皮膚請用擦拭方式。
4、保持導管順暢,衣著寬松,避免導管折到或太緊拉扯管子。
5、不要將夾子夾在雙回路管上,僅能夾在延伸彎曲部位。
6、請隨時注意導管夾子是否夾緊。
7、注意導管進入皮膚傷口處是否有紅、腫、熱、痛或分泌物等感染征象及發(fā)燒現(xiàn)象。